热搜中国网
当前位置:热搜中国网 > 热搜百科 > 正文

覆盖全人群,全国首批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在杨浦启动,阿姨爷叔都竖大拇指

2023-11-25 01:59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9915   

杨浦殷行街道的居民岑阿姨最近发现,家门口的殷行市民健康促进中心升级改造成殷行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焕然一新的环境布局和设施设备令岑阿姨欣喜不已,“从装修开始我就一直关注,家门口有这么好的健身场地太方便了!”

11月24日下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进殷行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两层楼的空间窗明几净,布局合理,绿色的主视觉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大厅左侧的大屏幕显示着一组数据,包括市民健身驿站、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阳光康健驿站的累计服务人次。当天,全国首批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启动仪式在此举行。

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上海、浙江、湖北、海南、贵州5个省市试点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上海市选择杨浦区作为首批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区域。杨浦区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基础,深度融入“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摸索出“1+5”的试点模式,创新打造了由“体育+”多部门协同协作、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上海样本”。

满足全人群健身需求

在二楼市民健身驿站的力量训练区,几个上海爷叔一边训练一边交流着,从他们健硕的体型可以判断,都是多年泡健身房的“练家子”。

67岁的王先生推举着杠铃。殷行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改造前,他就在这里锻炼,现在无论从硬件到软件,都让他赞不绝口。“一个月费用99元,我们退休工人承受得起。”

王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平时一起锻炼的会员变成了朋友,都住在殷行社区,有的一问还是邻居。他指着旁边一位穿着红背心的爷叔说,“我是跟着我师父练的,你看他70多岁了,身体非常好。虽然50岁以上就能去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锻炼,但我们在健身房练得开心。”

王先生嘴里的“师父”石先生今年71岁,一头黑发,身材健美,看上去不到60岁。石先生说,“我已经坚持锻炼7年,因为喜欢健身还去考了教练证,我们就几个兄弟一起练。我一般每周来四到五次,如果出去旅游或是不能来健身房,就在家里做俯卧撑五百个。 ”

从家到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步行不过七八分钟,石先生说:“我过来健身很方便,价格也不贵。有些健身房会员卡一买就三年五年,几万块钱可能就被骗掉了,没意思。我们殷行居民的幸福指数最高了,这里地理位置好,一楼有适合老年人康复的场所,身体好的可以到二楼。”

记者了解到,市民健身驿站每天开放时间从早上8点到22点。早上会有一波健身小高峰,是周边居民趁着上班前来运动打卡;晚饭后,又是一波职场白领的健身高峰。会员周先生表示,目前的时间安排很人性化,对上班族来说也非常友好。

殷行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是“1”家综合型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可满足全年龄段人群健身需求,通过运动健康测评、运动健康指导、慢病运动干预、运动康复、运动健康科普、运动营养与心理调适等,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亲民、高质量的运动健康促进服务。中心一楼设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残障人士阳光康健驿站、多功能厅、乒乓室、智慧健康驿站、社区健康师工作站等功能区域,二楼设市民健身驿站、青少年体适能驿站、运动科普多功能厅等区域,由第三方尚体运动健康运营。

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市民健身驿站采取99元/月的公益价收费。55周岁以上的长者可使用上海市体育局提供的助老体育消费券,每月抵扣30元仅需69元,就可以享受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专业的器材与服务。青少年体适能驿站以低于市场价的标准运营。阳光康健中心则对残障人士免费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5月,杨浦区殷行街道建成全国首家“全人群友好”的社区健康促进中心,并为残障人士量身打造了运动康复区域——康健苑,如今,又升级成为阳光康健驿站,通过体质监测评估、运动方案制定、科学健身指导、科普讲座活动等为残障人士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健康服务,其模式已推广复制到全国其他省市。

除了殷行街道,还有“5”家各具特色的专项型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分别位于江浦路街道、控江路街道、长白新村街道、五角场街道和长海路街道。“1+5”精准匹配、全方位地满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人群的健身需求。

智慧化运动促进健康

在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和阳光康健驿站,记者看到锻炼者的身体数据被实时监控。大屏幕上的数据来自锻炼者佩戴的智能臂环,包括每个人的运动心率、消耗的卡路里、运动等级。其中运动等级的百分比数据分为轻松、热身、有氧、无氧、力竭5个等级,一旦运动强度过大,数字颜色会发生变化,以便掌握锻炼者状态,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2岁的王阿姨是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常客,通过几个月的个性化锻炼后,困扰她多年的失眠大大改善。王阿姨告诉记者,“不用吃药治疗失眠当然开心,到这里锻炼还可以跟老姐妹们碰碰头。”

在社区健康师的指导下,71岁的陈老伯正在一台律动机上进行锻炼。因为遭遇意外事故,陈老伯身有残疾,刚来阳光康健驿站时还得家属推着轮椅。如今五年锻炼下来,他的肌肉痉挛情况得到改善,肌肉力量也有所提高,“我现在可以自己拄着拐杖出门了。”

上海在建设“1+5”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时,除了在场地硬件设施上下功夫,还重点打造了慢性病运动干预体系,由社区健康师对市民进行运动慢病干预指导,探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上海模式”。

2020年,杨浦区委和上海体育大学党委领全国之先首创社区健康师项目。在医保、卫生、体育等部门的协同努力下,3年时间,从1.0版本进阶到3.0版本,通过借智体育卫生健康专家、引入家庭医生团队、创新推出社区健康师、升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等,健全慢性病运动干预体系。

在此前的健康干预试点中,殷行社区的40名糖尿病前期患者经过运动干预,有35名患者血糖稳步下降,不仅相关身体指标均已恢复正常,其他医疗费用也大幅降低,月均医药费支出减少70%。“糖友”倪阿姨通过数月的锻炼,逐渐减少用药:“大概锻炼了三个月不到,指标就正常了。我的餐后血糖跌到9点多,效果很明显,而且我的体重减了10斤,脂肪肝也没有了。”长白新村街道30名脑卒中患者中的23人肢体功能显著提升,月均康复费用减少60%。

尚体运动健康副总经理王亮告诉记者,殷行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都经过社区健康师培训,服务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首先我们会给每个会员建立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通过三个月锻炼后评估相关的身体指标,再辅以上海体育大学专家建议进行调整,最终达到运动促进健康的目的。”

此次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国家试点建设,以“智能+”“互联网+”为两个基础支撑,搭建了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运动促进健康数字化平台、智能化运动健康设施设备,为居民提供运动风险筛查、体质及基础健康检测评估、健康档案建档、科学健身指导、器材锻炼、运动记录、结果反馈、效果评价、风险管理等智能化服务,有助提高社区居民运动效率和效益,打造智慧化运动促进健康的“上海样本”。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