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中国网
当前位置:热搜中国网 > 新鲜事 > 正文

从球场到车间:他的‘蜕变’之路

2025-03-24 13:40  来源:网络   阅读量:9691   会员投稿

从球场到车间:他的‘蜕变’之路

王焕 王赏

“啪!”在喧闹的羽毛球馆内,一记凌厉的扣杀划破空气,瞬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观众席上爆发出阵阵喝彩,然而场上的年轻人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目光如炬,紧盯着对手的每一个动作。他迅速调整步伐,再次跃起,“啪!”又是一记势大力沉的扣杀,球如闪电般砸向对方场地。

这位在球场上挥洒自如的年轻人名叫郑贤,今年28岁,是南宁车辆段检修车间钩缓组的一名车辆钳工。他的日常工作并不轻松,主要负责普速客车车钩的检修和组装。车钩,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部件,却是列车运行中的关键环节,承担着整列车的牵引力和制动冲击力,堪称列车的“生命线”。

“车钩虽小,责任重大。”郑贤常常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他所在的班组主要负责密接式车钩的检修,这种车钩结构复杂,检修时必须一丝不苟,绝不能有任何疏漏。“车钩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确保每一列客车都能安全出库。”郑贤的语气中透着坚定。

然而,刚入职时的郑贤并没有如今这般得心应手。车钩的检修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需要极强的体力。尤其是车钩的钩舌,重达70斤,拆卸和组装都需要极大的臂力。对于当时身材瘦弱的郑贤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刚开始那段时间,每次下班回家,连筷子都拿不稳,手抖得厉害。”回忆起那段日子,郑贤不禁苦笑。

更让他感到压力的是,组装一组车钩的标准时间是5分钟,而他却因为体力不支,总是跟不上工友的节奏。“感觉自己拖了大家的后腿,心里特别焦虑。”郑贤坦言,那段时间他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某天,郑贤在翻看朋友圈时,无意间看到了自己大学时期在羽毛球场上挥拍的照片。那时的他,曾是校羽毛球队的主力,球场上意气风发。然而,工作后的他几乎再也没有踏进球馆。看着照片,郑贤心中涌起一阵失落,但随即,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羽毛球需要频繁挥拍,如果能重新捡起这项运动,是不是也能锻炼手臂力量,提升工作能力?”

说干就干,郑贤立刻翻出了尘封已久的球拍,开始了他的“蜕变”计划。从此,他告别了以往下班后刷剧、玩手机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在羽毛球场上挥汗如雨。起初,他的体力跟不上,打完一场球后浑身酸痛,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仅球技逐渐恢复,手臂力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打完球后的第二天,工作状态特别好,以前组装车钩时总觉得吃力,现在一天组装七八套都不成问题。”郑贤兴奋地说道。不仅如此,他的整体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改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2022年,郑贤迎来了他羽毛球生涯的高光时刻。他代表南宁车辆段参加了铁路地区组织的羽毛球团体赛,凭借出色的发挥,带领团队夺得了地区第一的佳绩。随后,他又在“安康杯”比赛中一举夺冠,成为南宁车辆段羽毛球圈子里炙手可热的“明星选手”。如今,无论是单位内部的比赛,还是地区性的赛事,郑贤的身影总是活跃在赛场上。

“羽毛球不仅让我找回了健康,还让我在工作中更加自信。”郑贤感慨道,“它让我明白,只要肯努力,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如今的他,不仅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还在羽毛球场上找到了新的乐趣和成就感。

“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无论是工作还是羽毛球。”郑贤笑着说道,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