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以十八洞村为样本,围绕“文物IP+在地非遗”驱动乡村研学设计展开实践调研。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依托苗族文化、红色资源及世界级非遗项目,成为乡村研学发展的典型范例。团队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研及深度访谈发现,当前乡村研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国内研学市场规模超1473亿元,十八洞村凭借苗绣、红色文化等资源年接待研学游客超1.7万人次,但存在课程同质化、基础设施待完善等问题。调研旨在探索文化资源活化新路径,推动非遗传承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

研究证实,“文物IP+在地非遗”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通过融合苗绣技艺与红色文化IP,团队设计出青少年喜爱的研学课程及文创产品,带动苗绣年产值达45万元,助力54名村民就业。该模式不仅破解非遗传承老龄化难题,更以“研学+产业”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促进文旅融合。调研建议深化文化资源开发、加强品牌宣传、完善基础设施,为全国乡村提供“文化新质生产力”转型样本,助力实现“让非遗活起来、让乡村富起来”的战略目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