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中国网
当前位置:热搜中国网 > 新鲜事 > 正文

把搁荒地变成“黄金地”,永红村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振兴

2025-10-17 14:22  来源:网络   阅读量:19990   会员投稿

     (中国网 汕尾讯)一方庭院,四季葱茏,稻田花香。

      金秋时节,黄金般的稻浪层层叠叠,每一道波纹都散发出清新的气息,都在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在粤东海丰县梅陇镇永红村委会广场内,停满了来自各地游客的车辆。

         站在永红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右侧,可谓心旷神怡。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连心情都瞬间为之甜蜜。绿油油的的稻田长廊顶上悬挂四个字“稻田粮仓”,更是引人注目。当然,附近还有一处咖啡吧,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纳凉,也成为了年轻人打卡游玩胜地。于是,每当夜晚降临时,这里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梅陇镇永红村aa.jpg

         据永红村委会支部书记黄海平介绍:“梅陇永红金盘围村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村。从海陆丰农民运动开始至解放战争时期,该村村民一直积极参加革命建立农会,在抗击日寇侵略和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建立新中国征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村里公厅前就有九盾十八副石雕旗杆夹,革命摇篮挹翠私塾更是金盘围村崇文尚武、簪缨传世的象征。近代以来,也有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部副部长、总参防化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和研究生导师,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的黄旦群将军出自永红金盘围村。”除此之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福狮舞,俗称猴仔狮。因其出色表演,每逢佳节期间出阵被村民视为“五福临门”之兆,在当地被认为是吉祥之狮,故称五福狮舞。梅陇镇永红村bb.jpg

       从实际情况来看,金盘围村地形低洼,遇暴雨时常会导致房屋受淹,田间地头耕作物也一度受到毁害,这在给村民农耕生产带来阻碍的同时,也给出行和生活带来了不便。当前,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破解发展瓶颈,村委和乡贤等以“美丽庭院”建设为重要抓手,在扮靓乡村“颜值”和逐步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可以说,以小庭院发展乡村经济,多措并举正在为村民增收注入着强劲动能。 

       尤其是村民黄女士经营的“乡村庭院咖啡店”新业态,正在成为了乡村新产业的带动器。以前是闲置荒地,黄女士借“美丽庭院”建设春风,精心改造宅基地,并与周边溪流乡村风光相映成趣,既保留了乡村韵味,又兼具着休闲社交功能。再加上夕阳铺洒鱼塘面,金波粼粼映碧天的鱼塘和四周绿油油的水稻,满穗的果实让人们身心很是愉悦。事实上,很多村民也积极响应汕尾市委、市政府发展农村庭院经济政策,在提高本身经济效益同时,拓展了致富渠道。梅陇镇永红村a.jpg

       作为美丽乡村示范点,永红村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庭院经济相融结合,引导村民精耕细作科学种田。同时,利用房前屋后庭院,依托庭院经济建设推动美丽庭院发展,让过去杂草丛生、坑洼不平的农家小院,变成了绿色满园的生态院落。今年国庆和中秋节期间,该村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在助力汕尾市“农文旅商”高质量融合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梅陇镇永红村.jpg

       黄海平表示,接下来将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瞄准省委赋予汕尾“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的全新发展定位,紧扣县委、镇委、镇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把村片中心和周边零散的庭院经济联串起来,作为建设家乡的平台载体,成为凝聚强大海内外乡亲乡贤合力、关爱家乡、支持家乡的有力纽带。同时,也将出台更多措施,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建设“农文旅商”基地,把小小的庭院与广阔的耕地和搁荒地变成增收致富的“黄金地”。(图文/曾广群,唐芝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