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是时候给北交所企业多一些关注了。
作为“专精特新”聚集地,北交所有很多并不知名,却有不错前景与潜力的公司。但一段时间以来,这些“小而锐”的企业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北交所接下来是否会有行情现在无法预知,但起码是值得关注的。
从大环境上看,政治局层面首次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可见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有一系列措施落地,预计接下来还会有政策推出,整个资本市场氛围的改观很值得期待。至于北交所,更是迎来一揽子实打实的利好政策。
9月1日晚,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涉及19条内容,随后又发布八项改革措施。放宽做市商、吸引投资者等诸多举措直接针对过去制约发展的流动性问题,随着这一系列措施落地,后期北交所的活跃度和关注度可能会有明显改善。
在《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一书中,赫尔曼·西蒙曾给出一个颠覆性的结论,德国工业强大的竞争力其实并不来自西门子、大众、奔驰等巨头,而是散落在各个领域的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
德国经验或许并不具备普适价值,但对当下的中国却很有借鉴意义。
一方面,中国是以生产为主的制造业国家,且目前正在向制造强国升级,需要一大批中小企业分散出击,贡献创新的活力和向上的动力;另一方面,供应链安全的大背景下,各细分领域都要做到自主可控,否则很可能就会被一个毫不起眼的环节“卡住脖子”。
北交所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大多也都是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关键公司,理应也必将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
站在投资的角度,“小”不一定是缺点,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是优点。像苹果这种企业要在现有业绩上再实现翻倍增长是相当困难的,但如果一家企业体量小,且拥有广阔发展空间,那么倍量增长是完全可以期待的。所谓投资,买的是相对成长能力,而不是绝对存量规模。
当然,所有这一切必须建立在自身经营与行业景气度有保障的前提之下,要优先选择那些具备广阔发展空间的标的。比如有一家名为远航精密的企业,虽然名气不大,但却一直在向上生长。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产业环境和资本环境,但更重要的还是自己要争气。远航精密在这点上做的不错,从发展脉络上很容易看出,公司始终在不断探索与进阶,业务结构有一个明显的升维趋势。
成立于2006年,过去远航精密最初主要对外销售材料,如今则可以为客户直接提供精细化的产品,主营业务由镍基导体材料和精密结构件两部分组成。在产品层面,公司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的过程。
目前远航精密的业务范围已覆盖软连接、CCS、端侧板、底盘产品配套等领域,同时可以为客户提供技术设计方案,将来有望进一步打通产业链,实现动力锂电池PACK结构件的全覆盖。
从财报可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近几年镍基导体材料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2022年毛利率大概只有10%,但精密结构件的毛利率却可以做到20%以上,直接拉动了公司整体利润率水平。
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公司精密结构件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已提升到20%以上,而在2019年,这一数据还只有14%。
远航精密的精密结构件根据功能不同可作为导体连接组件、热敏保护组件和其他结构组件直接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严格来说,远航精密应隶属锂电池产业链,而这个赛道潜力是毋庸置疑的。
2018年,国内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市场规模大约只有50亿,到2022年已经增长到大约280亿,期间翻了五倍多。远航精密借势向上,2019年-2022年,公司营收从4.4亿增长到9.06亿,翻了一倍有余。
这可能仅仅是个开始。
去年全球动力电池的总装机量是517.9GWh,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268.4GWh,加上小型电池和储能电池,合计出货量将达到1615GWh。也就是说,未来几年锂电池还有倍量增长空间。
中国是最大推动者和受益者。
到今天,全球超过60%的新能源车由中国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中国占全球的70%。在动力电池这一核心环节,中国更是牢牢掌控产业主导权——全球70%的锂电池、近8成的电池正极材料和超9成的电池负极材料产自中国。
9月18日,远航精密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江苏金泰科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已于近日和国轩高科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两年,国轩高科计划向金泰科采购不低于2亿元的结构件产品。
产业发展都有集群效应,作为产业链上一家做配套的中国企业,远航精密有先天优势。从财报中也能看到,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欣旺达、天津力神等国内主流电池厂商都已经成为公司核心客户。
理论上,只要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有肉吃,远航精密就能持续跟着喝汤。但站在公司的角度,今后可能也不会只满足于喝汤。随着业务不断升维,远航精密在整个锂电池领域的嵌入程度和能力范围越来越大,积累的know how越来越多,这就为将来进一步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比如储能。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70.2GW,同比增长44%,其中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规模8.0GW/16.7GWh,已超去年全年的新增规模。
往前看,储能方兴未艾。
一方面,用电负荷的走高直接拉大了峰谷电价价差,到7月全国共有19省市峰谷电价差超过0.7元,其中上海地区的峰谷价差最高达到1.8923元/kWh,为储能带来套利空间。
另一方面,储能系统的核心是电池,上半年锂价下探极大降低了储能电池成本。据业内统计,今年6月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已低至1082.00元/kWh,相较1月下降了25%。
套利空间放大,制造成本下降,两者叠加意味着储能经济性大大提升,再加上光伏、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储能的商业能见度越来越高。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相关储能企业融资总额超过730亿元,1-6月行业超百亿的投资项目就有42起。今年以来,众多企业跨界储能,2023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中已有55家企业布局储能产业。
远航精密也完全可以从中找到些商机。
众所周知,储能的主流路线是电化学储能,而电化学储能又以锂电池路线为主。
2022年,国内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194座,总功率为3.68GW,总能量为7.86GWh,同比增长175.81%,占已投运电站总能量的60.16%,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中锂电池项目占比高达86.51%。
上文说过,电池是储能系统最核心的环节,而远航精密在其中深耕多年,与电池厂紧密合作与交互。相较于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跨界企业,不管是对储能的理解与认知,还是上下游的关系积累,都要更胜一筹。要说直接下场生产电池可能有些夸张,但作为一个储能系统服务商的身份参与其中却并非不可能。
过去两年,上游资源端价格上涨对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造成很大冲击,身处其中的远航精密自然也没能独善其身。但这种非理性的行情终究不可持续,大宗商品价格在今年上半年集体回落并趋于稳定,下半年重点看远航精密能否边际改善。正常情况下,成本下调会提高电池厂下单热情,公司利润率空间也有望重新打开。$远航精密$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