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千里眼”守护者
王焕 袁祺
3月5日凌晨3时,夜色深沉,城市还在沉睡,南宁车辆段南宁设备车间南宁5T维修班组的成员们却已悄然出发。他们登上工程车,驶向铁路沿线,开启新一天的工作。星光洒在铁轨上,仿佛为他们点亮前行的路,寂静的夜色中,只有车轮与轨道的摩擦声轻轻回荡。
5时,对讲机里传来调度命令:“今日调度命令已下达,可以核对……”工长蓝梓原迅速核对当天的计划号、调度命令号、作业地点、封锁范围以及天窗起止时间等关键信息。
“‘铁路试验检测设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5T设备’,是通过设置在轨边的‘黑匣子’对线路上通过的动车、普速旅客列车的图像、轴温、轴承声音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为后续车辆入库后的检修工作提供依据。”27岁的铁路试验检测设备维修工徐堃佶解释道。“因为这些设备通常设置在距离车站较远的地方,我们戏称它们为‘千里眼’。”
核对完毕后,一行人进入轨边的机房开始作业。他们首先对所有用电设备的外壳进行验电,确保没有触电风险,随后依次检查各工控机服务器的指示灯状态,并对USP电源蓄电池进行双路电源转换测试。
随着汛期的临近,南宁5T维修班组根据天气变化,提前对设置在轨边的5T设备进行防洪整备。
6时,机房内的作业结束,开始上道作业。按照分工,成员们分成三人一组,有序地走在铁轨旁。寂静的夜里,只有他们踏实的脚步声回荡。
到达指定地点后,徐堃佶与工友分开行动。工友负责擦拭轨边摄像机镜头,并逐一检查各激光器,确保发光正常。徐堃佶则打开电源箱,从挎包中取出毛刷、抹布等清洁工具,仔细清理磁钢上附着的灰尘。“汛期雨水多,除了日常的设备清洁,我们还要特别注意设备安装螺丝的防松标记是否被雨水冲刷模糊。”徐堃佶补充道。
40分钟后,现场作业完成。在收工前,徐堃佶和工友们对系统进行了过车测试,以确保系统功能正常,拍摄的图片清晰无误。
“启动模拟过车,速度50Km/h。”瞬间,激光阵列在夜幕中织出一片橙红色的光网,系统开始运行。两分钟后,一组模拟列车图像拍摄完成。徐堃佶和工友们逐一检查每张图片,确保没有模糊、黑边或白边等瑕疵。“‘千里眼’是保障动车和客车运行安全的第一步,拍摄的图片会传到主机,再由专人进行检查。”
7时,晨光微露,作业圆满结束。徐堃佶和工友们仔细清点工具,确认一切无误后,登上工程车踏上归途。望着窗外渐渐亮起的天色,徐堃佶舒展了一下疲惫的肩膀,笑着说道:“今天任务完成得不错,回去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明晚再继续为‘千里眼’保驾护航。”车窗外,初升的太阳洒下温暖的光芒,仿佛在为这群默默守护铁路安全的“夜行者”送上一天的祝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