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来“找茬”
王焕 朱嘉怡
2月4日晚上8时,在南宁动车所TEDS监控中心内,TEDS动态检车员们整齐地坐成一排,准备好入库动车组的机检任务单,打开动车组运行故障图像监控系统准备开始进行动车组机检作业。28岁的动车组地勤机械师梁星莉也是其中的一员,今年是她经历的第7年春运。
看“动车组运行故障图像监控系统”是梁星莉她们这些TEDS动态检车员的一项重点工作,动车组运行故障图像监控系统就如同医院的“透视设备”,判断病情时需要用“照影设备”与“X”光相结合,然后放射大夫最终会通过“X”光来判断病灶。
“我们就像是动车组的‘放射大夫’,我们的眼睛就是‘X’光,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双眼来判断动车组的部件故障,只有看得够认真、够细致,才能将隐患全部找出并消灭。”梁星莉说道。
检修库内,地勤机械师需要再15分钟内完成一节车的检查工作,而到了TEDS监控中心内,分析作业人员人均单辆TEDS检查作业时间缩短到了180秒,这就意味着,分析员需要在180秒内,将整张图上所有的部位都检查到位,并将故障标记出来。“一旦进入上班状态,我们就必须一直紧盯屏幕。”梁星莉介绍。“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难免会出现干涩,所以我们每个人的桌上都会放有一只眼药水,用来缓解眼睛的疲劳。”
说话间,梁星莉已经用鼠标点开一张动车组车底转向架的部件图片,正在对重点部位进行放大检查。为了保证作业质量和速度,梁星莉她们会采用“OMO”形作业法进行检查作业,简单来说就是对重点部位进行画圈停留检查,便于作业者在规定时间内作出精准的判断。
动车组车型的不同,检查、放大的部位也会有区别。今年春运,广西地区首次配属的10组CR400AF-S型复兴号智能技术提升动车组全部投入使用,这让梁星莉她们的工作更有难度和挑战性。“我们一个人每天至少需要分析55组车,每天大约看800张图片,尤其是春运期间,动车组上线率高,工作量会直接翻倍,最多时候,我们一个人一天看了82组车。”梁星莉说。她的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生怕漏看了一张图像、一个部位。
TEDS动态检车员就是动车组入库检修前的一道“关”,她们会对动车组的故障进行初步判断,现场作业人员再根据复核单曲核实并处理故障。图片分析与人工处理环环相扣,只有每一个关卡都严格卡控,才能保证春运期间动车组的运行安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