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新起点,绝不是我的终点
王焕
春运期间,笔记拜访了陈岗大师创新工作室。
“我可以说,只要进了我的工作室,我就不可能让这些设备有返厂的机会。”南宁车辆段陈岗大师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陈岗指着工作室内待修区域里的DC600V逆变电源装置,自信地说道。
陈岗每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工作室里做研究,他说,这会让他感觉到安心和自由。这个酷爱研究的客车车辆电工,已经和这些零部件打了十余年的交道,面对众多电气方面的“疑难杂症”,他都能精准且快速的找出并修复。近日,陈岗大师创新工作室被国铁集团命名为“陈岗铁路车辆电工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面对荣誉,陈岗说:“这除了是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我会继续努力,争取研发出更多能解决现场生产难题的新技术。”
说起与自主修的故事,陈岗总结:“这是一个必须要‘争口气’的故事。”2008年,南宁车辆段接回100多辆DC600V直供电客车,车辆底部悬挂有一个逆变电源箱,正是这个逆变电源箱,为陈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对于那时候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设备,毫不夸张,就连说明书都没有。”陈岗说。“那时的维修方式也主要是以换件修和委外修为主,维修费用从几千到几万不等。”但是厂家不是一直有空,出现了问题的车辆只能摆放在股道上,久而久之,残车率变得越来越高。这时候,陈岗坐不住了:“凭什么只有厂家能掌握技术,一直被动等待,我们的车辆还要不要上线运行?既然这样,我们不如自己修!”说干就干,在班组的一个小角落,陈岗和黄增效、刘剑三人,开始了DC600V逆变器的研究之路。
可是从一开始就犯了难,没有说明书,就不知道电路走向,也就不知道各种零部件、晶体管的作用,更加不知道可能会出现的故障……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三人的眼前,似乎想要劝退这三位“登山者”。但从小就对“电学”极有兴趣的陈岗怎么会就此罢休,没有说明书,就上网查资料;不知道电路走向,就从各零部件反推;不知道故障现象和原因,那就多设置几次模拟故障……一个个难题被攻克、一座座大山被翻越,最终,陈岗三人将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峰顶。
2014年,陈岗大师创新工作室成立,陈岗也从检修岗位的“领头羊”转入到了幕后。“最开始成立工作室,根本没想过会有后面那么多的成绩,最开始的时候只想着能解决生产中难题。”陈岗坦然地说。工作室成立以后,陈岗他们又和DC600V逆变器较上了劲,刚好在2013年底,统型的25T型客车上线,车下逆变电源箱中的各种模块都是可以拆卸更换的,这让陈岗他们发现新机会,“我们可以将出现问题的模块拆下,再将好的更换上去,就可以节约成本了!”这是三人心中的想法,但实际操作下来,陈岗他们发现,这是另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修是修好了,但是工作室内的试验环境都是空载,我们无法知道满载时是否也状态正常,很多时候都装车试验,出现了问题再拿回来更换,这样一来一回,浪费了很多时间。”陈岗觉得很可惜,要是有一个试验台,可以模拟客车运行时的满载情况就好了。这个想法就是一颗种子,它深深地埋在陈岗的心中,在经过滋养后,最终发芽、开花、结果。2015年,由他主导研发的“DC600V逆变电源过分相模拟试验装置”亮相,极大地解决了现场的生产难题,“有了这个装置,我们就可以保证,从工作室出去的逆变器模块,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陈岗介绍道。
从1件到千余件、从3人到9人,前者是陈岗大师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攻关的车辆电子设备的总和,后者是工作室人数的变化。十余年间,陈岗带队深入现场开展攻关,将很多原先需要委外修的项目核心内容都牢牢抓在了自己的手中,在这个过程里,他有13个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还收获了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自治区优秀专家、铁路工匠、广西工匠等大大小小的荣誉30余项。
“‘陈岗铁路车辆电工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是我的一个新起点,但绝不是我的终点,未来,我要向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发起冲锋。”谈到未来,陈岗信心满满。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